拼音: yì cāng
注音: 一ˋ ㄘㄤ
结构: 义(独体结构)仓(上下结构)
义仓yìcāng
(1) 旧时地方上储存粮食以备[.好工具]荒年同济公众的粮仓
英public granary⒈ 隋以后各地为备荒而设置的粮仓。
引《隋书·长孙平传》:“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,百姓不给,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,贫富差等,储之閭巷,以备凶年,名曰义仓。”
宋曾巩《本朝政要策·义仓》:“使岁穰,输其餘;岁凶,受而食之:故义仓之法自此始。 长孙平修之, 隋以富足。”
《醒世恒言·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官府看不过,开发义仓,賑济百姓。”
王闿运《储玫躬传》:“譬喻州人,积穀设义仓,以待非常。”
储存粮食以备荒年的公有仓库。
并取所减脚钱,更运江淮变造义仓,每年剩得一二百万石。
今年是百年未遇的灾年,各地的义仓都在放粮。
族人衍庆堂五亭公考虑到“吾乡虽有义仓,而实业无多,恐形支绌,且有养无教,尚留遗憾”,遂慨然表示“以兴养立教为己任”,未及实施便赍志以殁。
光绪癸巳正月二十五日,赴琉璃厂义仓,荫轩前日有书未约;至则荫轩翁先在,于仓神前行礼。
在逍遥津街道义仓社区会议室,褚维道老人和社区群众一起集中收看开幕式。
跟随导游的脚步登上丰图义仓,远眺岱祠岑楼和金龙高塔,一眼望去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迥异又层次分明,别有一番风味。
天下州府常平、义仓等斛斗,请准旧例减估出粜,但以石数奏申,有司更不收管,州县得专达以利百姓。
关于唐代的“地子”,中外学者也曾作过很多研究,大致有地租、地税、户税、义仓税等多说。
诸如常平义仓之类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废弛,与元朝的灭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。
第三,对元代常平、义仓的兴起发展、制度规定、历史评价及蒙元时期斡脱钱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