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后[.好工具]汉书•应劭传》:“春一草枯则为灾,秋一木华亦为异。”后亦以“一草一木”喻微细之物。
⒈
引《后汉书·应劭传》:“春一草枯则为灾,秋一木华亦为异。”
唐李商隐有《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》诗。后亦以“一草一木”喻微细之物。 《二程遗书》卷十八:“求之性情,因是切身,然一草一木皆有理,须是察。”
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九回:“不许惊动,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,斩首!”
清陈天华《猛回头》:“祖宗旧日的土地,失了数百年,仍想争转来,一草一木都不容外族佔去。”
杜鹏程《延安人》:“那里,是他出生的地方,一草一木他都熟悉。”
比喻微小的事物。
一棵草;一棵树。比喻细小或平常的东西。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应劭传》:“春一草枯则为灾,秋一木华亦为异。”
不许惊动,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者斩首!(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十九回)
查看更多
一yī(1)(数)数目;最小的正整数。(2)(形)同一:~视同仁|咱们是~家人|咱们~路走|这不是~码事。(3)(形)另一:番茄~名西红柿。(4)(形)全;满:~冬|~生|~路平安|~屋子人|~身的汗。(5)(形)专一:~心~意。(6)(副)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;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~歇|笑~笑。b)用在动词之后;动量词之前:歇~歇|笑~笑。b)用在动词之后;动量词之前(7)(副)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;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结果):~跳跳了过去|~脚把它踢开。(8)(副)一旦;一经:~失足成千古恨。(9)(助)〈书〉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:~何速也|为害之甚;~至于此!一yī(名)
草读音:cǎo草cǎo(1)(名)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:野~|青~。(2)(名)指用作燃料、饲料等的稻、麦之类的茎和叶:稻~|干~。(3)(名)〈口〉雌性的(多指家畜或家禽):~驴|~鸡。(4)(形)草率;不细致:潦~|字写得很~。(5)(名)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。ɑ)汉字形体的一种:~书。b)拼音字母的手写体:~书。b)拼音字母的手写体(6)(名)草稿:起~|~案。(7)(动)〈书〉起草:~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