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pī fà wén shēn
注音: ㄆ一 ㄈㄚˋ ㄨㄣˊ ㄕㄣ
词性: 成语
⒈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。头发披散,身刺花纹。
引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东方曰夷,被髮文身,有不火食者矣。”
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禹入裸国,被髮文身; 墨子入楚,锦衣吹笙。”
一说,截短头发,身刺花纹。 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九疑之南,陆事寡而水事众,於是民人被髮文身,以像鳞虫。”
高诱注:“被,翦也。”
被发:散发;文身:身上刺花纹。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。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。
西汉 戴圣《礼记 王制》:“东方曰夷,被发文身,有不火食者矣。”
禹入裸国,被发文身,墨子入楚,锦衣吹笙,非乐而为此也。(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)
披发文身
被发文身联合式;作定语;指人的装束。
查看更多
1. 古同“披”,覆盖。
发读音:fā,fà[ fà ]1. 人的前额、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:头发。鬓发。怒发冲冠。
文读音:wén文wén(1)(名)文字;记录语言的符号:中~。(2)(名)文章;作品:美~。(3)(名)文言:半~半白。(4)(名)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;~化|~明|~物。(5)(名)旧时指礼节仪式:虚~|繁~缛节。(6)(名)非军事的(跟‘武’相对):~职|~武双全。(7)(形)柔和;不猛烈:~雅|~火。(8)(形)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~|水~。(9)(名)古时称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~身|~了双颊。(旧读wèn)掩饰:~过饰非。(名)关于读书人的:~人。(量)一~不值。姓。
身读音:shēn身shēn(1)(名)身体:~上。(2)(名)指生命:奋不顾~。(3)(名)自己;本身:以~作则。(4)(名)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~。(5)(名)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~|船~。(6)(名)(~儿)(量)用于衣服:做两~儿制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