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bì bāo bāo
注音: ㄅ一ˋ ㄅㄠ ㄅㄠ
词性: 拟声词
结构: 觱(上下结构)剥(左右结构)
觱bì(名)觱篥;古代管乐器;用竹做管;用芦苇做嘴;汉代从西域传入。也作觱栗、觱篥、筚篥。吹出的声音悲凄;羌人所吹;用以惊中国马。例如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:客驰下;吹觱篥数声。觱bì(名)觱篥。〔觱篥〕古代管乐器;形似喇叭;用竹做管;用芦苇做嘴;亦作“觱栗”。〔觱发〕风寒冷。觱篥;觱栗:古代的一种管乐器;形似喇叭;以芦苇作嘴;以竹做管;吹出的声音悲凄;羌人所吹;用以惊中国马。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 :古代的一种管乐器;形似喇叭;以芦苇作嘴;以竹做管;吹出的声音悲凄;羌人所吹;用以惊中国马。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剥读音:bāo,bō[ bāo ]1.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:剥皮。剥花生。
[ bō ]